收藏之路始于汉罐
喜欢收藏的笑阳,是业内公认的大玩主,在他看来,玩古玩如同读书,能在玩中获取智慧,体味快乐。在其主持的八面来风堂里,则珍藏着数以万计的文玩藏品。
但很多人不知道,笑阳的收藏之路始于一个汉罐。
陶都宜兴城南有块风水宝地叫“龙背山”,汉代以前崇尚厚葬,龙背山成为首选,因此这一带形成了很大一片古墓群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城市拓展修筑陶都路,道经龙背山时挖出许多汉罐古玩。笑阳收藏的第一个古玩汉代香炉,便是其中之一。
那是1989年冬至,尚在服役的笑阳回乡探亲。他在家住龙背山溪隐村的一个亲戚家的墙根看到了这个汉陶香炉,尽管炉顶那只栩栩如生的和平鸽缺了嘴,却不失汉陶风韵。见笑阳喜欢,亲戚大方赠送。香炉是古代重要的祭奠器具,代表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。因它是笑阳生平第一件古玩藏品,具有特殊纪念意义,所以倍受珍爱。同时得到的还有几个残缺的汉陶罐,这些残缺的藏品让笑阳如获至宝,从此迷上了文物古玩收藏。
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,在古代作为陪葬品的汉罐较容易得到,在陶都宜兴城南一带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。运气好的话,路边也有可能捡到。身在军营的笑阳不大可能天天去淘,只能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,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寻宝,前前后后买了近千个汉罐。为了这些陶罐,财力本就有限的笑阳,日子过得捉襟见肘。
近千个汉罐把原本就窄小的家塞得满满当当,实在放不下的只能“躲”进床底,以致招了妻子不少抱怨。这也难怪,平时只有妻子一人在家,床底下的这些汉罐,在笑阳看来是古董,在妻子看来却是古墓里的陪葬品。一个女人家成天和它们作伴难免心里发毛。为了消除妻子的惧怕心理,笑阳不厌其烦向她讲述汉陶的历史及其文化艺术价值。
得到妻子的理解后,笑阳的收藏热情就更加高涨了。一晚,他买了四个大汉罐,足足三百多斤,拿两个大编织袋装上后挂在自行车后架上,把两个车轱辘都压扁了,千辛万苦把它们拖回了家。翌日,看到罐里装满了泥土,笑阳拿到田间的排水沟里清洗。罐里这些土特别结实,怎么也冲不出来,他只好伸手进去掏,手上磨出了血,可疼痛早让满心喜悦冲得无影无踪了。
有一回,笑阳在宜兴公园路一家古玩店买了一件战国时期的钵,钵上有三道波纹。笑阳带着它去南京与江苏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常进会面。常进一眼就相中了这件钵,主动提出用一张四尺整张的精品山水画与笑阳交换。高山流水遇知音,常进喜欢笑阳收藏的钵,笑阳喜欢常进的山水画,互换喜爱之物,惠人惠己,何乐而不为?双方一拍即合,愉快成交。直到现在笑阳还常念着这件钵,以后多年来他曾去参观过十几家国家级博物馆,尚未发现类似的藏品呢。
笑阳也在以物易物中,交到真朋友,遇上好藏品,玩出快乐人生。
文物古玩是穿越时空之物,上承远古,下启今人。每一件旧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学识与掌故,记载着前朝先贤们的精神追求与艺术创造。摩挲古玩,就像与先人们掌心相合;查明一件古玩的来龙去脉,总会获得与之相关的广泛知识。——笑阳
闽北日报2014 年 11 月 2 日 02版
网址:http://mbrb.greatwuyi.com/html/2014-11/02/content_45183.htm
